李显一合斩杀吐蕃军主将芒吉,这对吐蕃将士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因为在他们的眼中,芒吉已经是足可匹敌唐军猛将薛仁贵的人物,可是竟然被这名普通的唐将如此轻易斩杀,可见这一次唐朝的援军之中定然是藏龙卧虎,简直是无法战胜的,这样一来,他们再也没有了继续战斗下去的勇气,根本没有任何犹豫,便纷纷抛下弃械投降。
郭待封本来以为自己这一次会颜面尽失,被人所耻笑,可是没想到竟然被李显力挽狂澜,挽回了败局,不由得心中长舒了一口气,感到很是宽慰,可是很快,这种宽慰就被另外一种情绪所代替了,那就是嫉妒。
自己率领数千人都无法阻挡住敌军的突围,反而差点被冲散了阵型,而李显仅以三百人就硬生生挡住了敌军前进的脚步,而且还当阵斩杀了敌军主将,两相一对比,谁的能力自是一眼就看出来了。
可是郭待封却受不了这一点,首先来说,他是大唐名将郭孝恪之子,自认为得了父亲兵法真传,在军事能力方面丝毫不弱于父亲,而且他多年来镇守边陲,战争经验极为丰富,怎会连一个刚刚出道的小毛孩子也比不过?
而除此之外,他最为自负的是,他可是文武双全,不仅武艺出众,精通韬略,而且还颇通经典,曾经在显庆四年的皇帝策试举人中获得上等前五名,后来在征讨高句丽的时候,一首离合诗竟然难住了李绩,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他才更加对出身贫寒、只是一勇之夫的薛仁贵鄙夷不已。
所以,综合以上各种因素,郭待封丝毫不感激李显帮他渡过了危局,反而对李显的才能和战功心生嫉恨。
且不说郭待封对李显和薛仁贵心生嫉恨,单说这场大战,斩杀吐蕃将士七八千人,降近两万余,只有两三千人侥幸逃脱,而除此之外,此战更是斩杀了吐蕃军的领军大将芒吉,可以说此战不仅解了鄯城之围,更扬了大唐国威,重挫了吐蕃军的锐气。
“末将慕容忠拜见薛大总管、周王、郭副大总管、阿史那副大总管。”慕容忠之前见唐朝援军到来,却是不敢出城迎接,待得唐军战胜之后这才打开城门,迎接唐军入城,心中很是愧疚,所以说话的口气颇有些恭敬讨好的意思。
这时候突然听得郭待封冷哼道:“当初本将奉命镇守鄯城之时,吐蕃贼子数年不敢相犯,可是尔等竟然被其三万乌合之众逼到绝路,连城池都险些被破了,尔等可真是有本事!”
对于郭待封的这番话,其实在场的大唐诸将都有同感,但是却并没有谁说出来,郭待封却不管这些,反正他的心里不痛快,资格地位也在那里摆着,即便是薛仁贵也不能说他什么,所以这话一说出来,无论是薛仁贵、李显还是慕容忠等人尽皆尴尬不已。
好在这时候阿史那道真站出来,呵呵笑着说道:“这也是吐蕃贼子狡诈,突然出兵,而且贼子不多,我等猝不及防,致有此败,不过不管如何,慕容将军以残败之旅,坚守鄯城长达两个多月,也算是大功一件,否则的话,我等还需想办法攻克鄯城,而这也必然会延缓我军攻势,好了好了,太阳毒辣,诸位不必在此地站着了,慕容将军,吾等可否进城讨杯水喝?”
郭待封和阿史那道真也算是有几分交情,听了对方这和稀泥的话,只好哼了一声,不再多言,而一旁的慕容忠也反应了过来,连忙讪讪的招呼大家进城休息。
而薛仁贵也是个急脾气,在城内略微修整了几天,等慕容诺曷钵到来之后,便急着下令大军继续前进,毕竟芒吉虽死,还有两三千溃卒,这些人在逃走之后肯定会有人前去向噶尔赞婆报告唐军到来的消息,这赞婆乃是噶尔钦陵之弟,颇有将略,若是让他做好了准备,这一战恐怕要打的艰难了。
阿史那道真和李显都同意薛仁贵的想法,郭待封虽然很不情愿,但他也知道对方所说的是对的,无奈之下只好同意,如此一来,在各方尽皆取得一致意见的情况下,薛仁贵下令唐军立刻开拔,前往三百里外的大非川进军。
由于从鄯城到大非川这一路都是山路,而且是在海拔四千米的高原上行走,将士们普遍感到呼吸困难,行军速度自然快不了,三百里的路程竟然走了半个月才到。
等到大军来到大非川之后,薛仁贵感到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便召集诸将到大帐中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