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章 千里奔袭
“奔袭”是一种使敌方陷入到混乱的手段,尤其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受到打击的时候,往往使敌方陷入到某种不可名状的恐慌之中。
尤其,是在后方的补给基地受到打击的时候,对于前方的作战军队绝对是一处噩梦般残酷的现实。
这一点,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洗礼的现代军队,全都明明白白。
然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的时候,掌握了装甲部队的邓尼金并不懂得这个道理。尤其俄罗斯军队,无论红军与白卫军,对于战争的研究这时都还稍显稚嫩。
至于西方国家的军队,虽然已经了解到了这样的需求。然而,当时的汽车或者其他运输方式,并不足以满足大规模装甲部队的行动。
因为他的大多不是马车运输方式为主的补给方式,只有依靠联结各个城市之间的良好道路运行。马车那窄窄的车轮,离开了道路,就几乎寸步难行。
尤其是负载着沉重的装甲部队所需要的油弹的马车,它们只能依靠一个个城市之间没完没了的转运,才能够到达前线。
因此,邓尼金在其靠近前线的地方,必然会有一个以油料、粮弹补给的基地城市。这个城市就顿巴斯。
这个城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是希特勒命令他的部队夺取高加索地区的原因之一,这里有大量的煤!
顿巴斯是“顿涅茨煤田”的简称,它是乌克兰最大的煤炭基地。
城市在顿河下游西侧,西距克里沃罗格铁矿约400公里。东西长620公里,南北宽70-170公里,总面积6万平方公里。总地质储量1,410亿吨(1980年),其中炼焦煤375亿吨,约占26%(1980数据)。
而这里,也恰恰是邓尼金刚刚夺取,并建立成为后方补给基地的城市,这个城市就是徐英杰与李杜率领的“雷霆国际”轻装步兵旅的目标。
这次“声东击西”的“千里奔袭”,不但这时俄罗斯军队想不到,就算连刚刚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场上下来的英、法军队也同样想象不到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作战方法。
的确,大规模使用飞艇运输,在完全掌握了制空权的时候其费效比非常明显。否则美国佬不为忙于为了他们的军队开发名为“海象”的,升限一万米,载重150吨的巨型飞艇。
同时,我们在《绝密飞行》这部影片之中,也同样看到了巨型加油飞艇的身影。
的确,似乎飞机无论怎样发展,在运载的费效比上,绝对不能比这种比火车运输还便宜一半的运输工具相比。
至于相对较便宜的货轮,它的速度与天空之中飞行的飞艇相比,更不是一个可以相提并论的运输工具。虽然它的载重量要大一些,然而,毫无疑问距离越长它与飞艇运输相比的劣势越明显。
这也就是,唐云扬一开始就注重于发展飞艇这处运输工具的原因。廉价而快捷的运输,将是工业、商业竞争力的来源之一。
同时,正如前面所说,飞艇可以迅速把大规模的军队部署到位。这一次的“千里奔袭”,依靠的就是飞艇这种快速而又方便的运输工具。
50艘飞艇在天空排成一路纵队,相互之间拉开距离,一起向土耳其北部飞去。万幸,这时世界之上“雷达”的研发工作,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超越有着“科学城”的中华联邦。
不然的话,虽然飞艇飞在2000多米的高空。原本声音就不大的一氧化碳发动机的噪声在地面上根本就听不见,否则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使用飞艇轰炸英国,使英国民众对于这种无声声息的袭击方式产生了恐慌。
当然,我们知道这种恐慌,最后终结于穿甲弹与燃烧弹混装的“白金汉”子弹的出现,也就是麦克.普林斯公司生产的“标准航空弹带”的英国式叫法。
凌晨6点飞艇群准时脱离了土尔其,来到黑海的上空。
到了这儿,在驾驶员位置上坐得屁股生痛的李杜伸了伸腿脚。作为参谋长,他与徐英杰并没有乘坐在同一艘飞艇上。说起原因来,不禁使人感觉有些触霉头。
根据空降作战的条例,高级指挥军官应该尽量分散在不同的“陨石II”上。这样,就算某一架失事或者被击落的话,其余军官也可以继续指挥作战。
这一次他与罗塞尼克、徐英杰全都不在同一艘“陨石II”上。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陨石一般都是由军官驾驶,一来军官受到的教育水平较高,其次如果失事的话,驾驶陨石的军官最容易死亡。
“军官的职责”这句话往往被“雷霆国际”与“联邦国防军”的军官理解为,“军官先死”!当然,他们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合理的,毕竟他们的薪水与福利比起普通士兵来说,那又要高出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