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咸阳星系。
咸阳星系作为大秦帝国的首都星系,建设还在进行着。围绕着咸阳星赤道与最靠近的行星轨道之间的附近建起了众多的长达一公里的节点船,舰首都朝着远离恒星的方向。
这是组成恒星能量采集环,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戴森环。
两艘节点船之间小型结构正在被上百艘的星维舰建造,已经造好的结构从远处不断的补充到设计好的恒星环的相应位置。
恒星环并未采用通常的连接性结构,而是采用了可调节的舰船模式,这些结构可以横向伸出柔性的连接结构,用以连接和传输能量。
这样做是为了根据实际需要调节戴森环的大小,也有利于恒星环的稳定。靠近恒星会受到恒星引力的作用,恒星环会受到引力牵引不断的向恒星移动。为了收集和抵消恒星的引力,这些节点船在纵向张开两面巨大的太阳帆。
远远望去,咸阳星就像在腰间镶上了一条巨大的光环。
那颗奇怪的矿星依然笼罩在黑色浓雾之中,并没有多大的变化,即使内部有变化也看不出来,被其浓密的雾气所掩盖。
大秦领地对此并没放松,尤其是从第17矿星出来的那些人对于侵空爆发的危险性可都是十分的清楚,这里被布下了三支巡逻舰队和众多的监视探测器。
很多人都不知道为什么秦锋会将领地选择在这里,从一个侵空爆发的地方换到另外一个容易爆发的地方,河系这么大,为什么不能找个安全的角落栖身?
只有秦锋知道自己的无奈,殖装者身上的虚空虫需要食物,无疑侵空爆发的地方就是可以获得晶石的地方。
说不上是虚空虫影响了宿主的思维,还是为了生存不得不这样做,秦锋都没有太多的选择,这只有少数高层和殖装者自己知道,秦锋并没有过多解释,但也无人质疑这一决定。
能有个属于自己的家园还苛求什么呢,如果你不想有一天被别人拉去做矿奴的话。
两颗气态行星附近的卫星被改造作为宜居星,风决的建议是不过渡开发咸阳星系,一方面考虑到第4矿星这个潜在的问题,另一方面过于密集的宜居星域不利于首都星系的防守。
整个咸阳星系的宜居星建设只是止步于此。
这两颗宜居星计划部署二百艘城市舰,可以承载一亿人口,也算是首都星系最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了。
相反,依托三颗气态行星,以戴森环的思路建立了一道环形防御圈。按照恒星际空间的六个等分点,需要建造六艘巨大的战城舰作为基地防卫咸阳星系。
在这里战城舰被当成了防御要塞,目前只部署了两艘,剩余的四艘还在建造中。不过所属的防御舰队却已经部署了一部分,随着建造还在进行增加中。
首都牧武星前面也规划了三个战城舰组成的防御要塞,但还没有进行建设。
咸阳星系作为大秦领地的核心区域,已经初见规模。
大秦领地现在是地广人稀,秦锋选定的这一块星域除了一些还没有走出自己母星的土著外,几乎是空白的荒芜区域,也等于是没有任何人完全探索过。
大秦领地虽然地处河系边缘,由于临近第V星区所在的旋臂,处于一个直径一百光年左右的的星团,初步算下来也有将近两千颗恒星,也就是说有两千个恒星系,恒星资源并不缺乏。
不过相对于恒星,较大的行星资源却并不是很多,平均下来一颗恒星也就一个行星。
在恒星系内宜居带的行星就更少了,根据超空间探测器获得的资料,也就只有不到二十几颗行星适合改造成宜居星,天然的除了现在咸阳星系的星牧武星之外,就再也没有发现了。
当初秦锋直接就选择了咸阳星系作为落脚点,也是极为幸运的。
咸阳星系在这片星域所在的位置恰好是偏向星团的中心附近,位置恰好在星团没有突出到河系晕的星系盘平面内,受到河系核的引力影响较为均衡,是个较理想的地带。
周围两个恒星系也恰好是行星众多,风决和秦白羽决定优先进行发展。因此这两个恒星系被分别命名为重光星系和明黄星系。
“重光星系”是因为这个星系的主恒星身旁有一个褐矮星的伴星,在特定的时候会导致光线被其重力弯曲形成一个小的光斑。“明黄星系”是由于恒星明黄星的颜色看起来偏黄。